海南的第一棵橡胶树

发布时间:2014-12-21 14:42:21   人浏览 来源:陈弼 36365.net

36365.net - 橡胶历史

  《海南的第一棵橡胶树诞生于石屋大队》
  整理:陈弼  本文来自:石屋大队论坛

  来自《儋州志》216、217、218页的记载
  1902年(清光绪二八年)华侨曾汪源、曾金城俩父子从巴西带回胶籽在那大附近五岭村(现石屋管区五岭村内)种植,未成功。1904年曾氏父子又兴办侨兴公司种植橡胶,开创海南植胶的先河。至此,从有史记载的1904年至1938年间归侨共在儋州兴办橡胶的16家公司中,石屋就占据其中的6家,最早一家也是在石屋管区兴办。

  解放前华侨植胶公司及胶园一览表(石屋点)

  顺序:胶园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胶园所在地
  [1](海南第一家)侨兴有限公司 1904年 曾汪源、曾金城 区慕熙,区乾寅(南美秘鲁华侨) 那大五岭村附近
  [2]林兴矿植公司 1933年 冯少强,梁森棠(马来西亚归侨) 石屋管区冒坤村
  [3]有利矿植公司 1934年 史济 ,欧阳楚南(马来西亚归侨) 石屋管区石屋村
  [4]刘继明矿植公司 1934年 刘继明 (马来西亚归侨) 石屋管区石屋村
  [5]和兴矿植公司 1934年 林寿南(印尼归侨) 石屋管区
  [6]南昌矿植公司 1934年 符步佳(印尼归侨) 石屋管区石屋村

  媒体报道

  海南新闻网的相关史实报道

  “橡胶是琼籍侨民认识较早的热带作物,也因此成为琼侨从南洋引进的最早作物品种。1902年,琼侨曾金城从马来西亚运回第一批橡胶树苗,在儋州那大附近的洛基乡西领村栽培种植,是为我国栽培橡胶之始。

  上述的“曾金城“也就是和<儋州志>记载的“1902年(清光绪二八年)华侨曾汪源、曾金城俩父子从巴西带回胶籽在那大附近五岭村(现石屋管区五岭村内)种植,未成功。“的史实又有相吻合的地方。

  琼侨种植橡胶热潮

  1907年,欧渠甲在新加坡担任3年《南洋总汇报》主笔之后,深深感到实业救国的重要,乃邀请富商好友胡子春从事开发海南的活动。两人于当年二、三月环游海南一周,作深入考察,计划一面移植南洋作物于海南,一面发掘岛上矿产,同时组建银行,欲将海南建成一个现代化省份。这一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行,但是他们将带自南洋的橡胶、玉桂、咖啡、菠萝、椰子、木瓜等优良热带作物种子,赠送给海南地方政府和人民,劝导推广种植,以富裕民众。

  欧渠甲、胡子春的计划虽然因故未能遂行,但当年又有华侨区慕熙在儋州那大一带创办侨兴胶园,种植橡胶树苗。

  1911年,琼侨曾汪源在那大辟建侨植胶园,引种南洋橡胶。

  从海南的“山水得喜“网站及从“客家人“网站的一些历史学者的文章<渡琼客家史概述>表述中也得知:
  材料如下:在经济开发方面,渡琼客家人的建树尤为卓著。
1904年,秘鲁客家华侨曾金城先生(番禺人)就在那大创办侨兴有限公司,经营矿、植业,开采大宝山锡矿,开辟白南、五岭一带的胶园,他是海南橡胶种植业的创始人之一。
1928年至1936年,北美客家华侨吴业添先生(新会人)集资兴办联昌公司(今国营西联农场前身),第一次大规模从南洋引进橡胶苗定植。
马来西亚客家华侨郑任良先生(梅县人)在琼中三脚岭创办松涛华侨实业公司。
蔡惠植、赵彩兴(梅县人)在那大办起“兢业”胶园;
范其禄在那大石屋开辟“其禄”胶园;
邓瑞英、邓瑞文、邓德辉等人在那大合罗分别开辟“刻刻”、“生生”、“兄弟”胶园;
杨秀春、梁少海在兰洋南罗分别开辟“清白”、“茂山”胶园;
钟南歧、钟翔歧、钟宏歧、钟明岐等兄弟在兰洋加老分别开辟“南歧”、“翔岐”、“宏宏”、“岐山”等胶园;
邱文蔚、陈道允、钟波平、彭志贤等人在南丰那旦等地开辟“文蔚”、“道允”、“波平”、“志贤”等胶园。
这些橡胶园大都于1935年创建的,至海南解放前夕,已发展到较大规模。海南解放后,这些橡胶园大都被国营农场接管,属华南垦植局管辖的西联、西培等八大橡胶农场密集于那大地区的周围,就是以这些客家人开创的胶园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作者(陈弼)序
  在我们石屋的(海南第一家)侨兴有限公司
1904年 曾汪源、曾金城、区慕熙、区乾寅(南美秘鲁华侨) 那大五岭村附近。这地点离你所说的西联农场的橡胶王所在地很近,就隔几座山。据说在石屋的侨兴有限公司就地处五岭村与洛基镇炮龙管区冷密村交界处,现在我们石屋人叫那里“石狗潭”。那里还有一段“三个佬”的故事,这故事我记忆模糊,待回去问问那些老人才行。所以,我认为西联农场的橡胶王,在种植的时候那地方曾经是石屋(那时叫五脚岭)的土地。待解放后,西联农场成立后才从我们石屋接管了现在橡胶王所在地的土地。

  拓荒海南 植胶中华——中国橡胶引植探源及祖辈投资追记

  作者: 中尉画外音
  幼时,爷爷奶奶给我的印象是从填履历表开始的,每次我写完“区季谋”、“爷爷”后,都得别扭地注明“海外关系”,“工商业者”。为此几个字,爸爸、妈妈、姐姐们被“组织”牢牢打上了印记,态度不断被要求端正,“进步”变得滞缓……

  渐渐地,“海外关系”有了感性地补充——它是困难时期邮包里的洋麦片、饼干;是航空信封里穿着西装革履的亲人照片和竖着写的繁体字;是清晨莲香楼“企位”排队,香港回来的爷爷请儿孙们喝早茶;是80年代初的引来左邻右舍羡慕的日本录音机、彩色电视机……

  渐渐地,“海外关系”有了历史的回响——从尘封的史册、泛黄的信札,从海南岛的橡胶林,爷叔、爷爷、太爷和爷爷的爷爷…… 祖辈的奋斗痕迹依稀浮现,我为祖辈当年归国创业,拓荒海南,植胶中华的历史骄傲自豪,也为现版中国近代经济史、华侨史、天然橡胶史的重大疏忽而遗憾。历史应还真相,谬误必须纠正,往事并不随风——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番禺沙湾龙岐乡曾汪源侨居秘鲁时,立志把橡胶引种回国,到橡胶原产地巴西参观学习,带回橡胶种子在广东省英德县试种失败后。曾汪源、曾金城父子又从马来西亚运来一批橡胶苗在海南儋州洛基乡西岭村一带栽植,试验虽依旧未成,但意义重大,这是中国引种橡胶的开始。 光绪三十年(1904),马来西亚怡保华侨区佐卿(我爷爷的爷爷)率其子区慕颐、区干寅与闽西永定下洋籍华侨“锡矿大王”、马来亚中华商会主席胡子春,与曾家父子携手在海南岛那大创办侨兴有限公司,公司建的办公楼因胡子春后来被清政府聘任为工部侍郎,此楼亦称作“侍郎楼”,又称“那大第一楼”。有人据此认为“侨兴有限公司可视作海南最早的国有企业⑴” 。其实公司是南洋华侨响应清政府回国投资号召,经清廷特批“开办琼崖金属垦矿农牧兼汇兑积聚”,办公楼上悬挂龙旗,以示奉旨办实业。创办人区慕颐、胡子春各投35万,南洋招股30万,合共资金100万(鹰元)。区慕颐任总办、胡子春任协办、股东曾汪源为首任经理、区干寅为董事。侨兴有限公司以开采大宝锡矿为主,兼营垦殖业种植橡胶。

  侨胞冒着被所在国判刑的危险,连续多年从马来亚大批量地偷运橡种橡苗,终在那大镇北部三公里的侨南乡界种植橡胶成功,开创了中国栽培橡胶的纪元,“使海南橡胶业的商品化种植和经营,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⑵

  宣统二年(1910)侨兴有限公司出资1万银元,又同曾汪源、台山籍菲律宾华侨刘杰生成立“侨植垦务公司”, 共合资3万银元。在儋县清风乡四教村边开垦种植橡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首任经理曾金城。1910-1912年间,侨植从新加坡引进10万株橡胶苗木种植。

  1957年胡奇先生指出:“海南岛橡胶树的引种,有着光荣的历史。我国华侨自19世纪中叶就在东南亚为人类开发了重要的橡胶资源(至今所有大农场——橡胶园的开辟无不依赖华侨的力量)。”⑶可惜该文将曾家父子橡胶引种海南和区氏投资海南橡胶的起始时间误从侨兴有限公司1910年再投资的“侨植垦务公司”成立算起,而把光绪三十二年(1906)何麟书邀集股本5千元,在乐会县崇文乡合口湾创办的“琼安垦务有限公司”当成最早的。胡奇先生虽然指出侨兴有限公司成立之后,“首先从事植胶事业,当时由南洋采运种子回国,在那大西坋地方,植胶数千株,即日后之侨兴胶园。琼安与侨兴是我国引种巴西橡胶最早的两个胶园”⑷ 。但因他把侨兴有限公司成立和曾家父子引种橡胶的时间搞错好几年,并无视何麟书“从南洋带回的橡胶种苗,连续三年遭受失败仍然不断摸索经验,反复试种,第四年终于成活” ⑸的史实,导致后来历史多把何麟书列为“中国橡胶种植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一系列错误。

  1908年,区慕颐﹑区干寅在海南岛拿大镇引进咖啡栽培。1914年侨兴有限公司、琼安垦务有限公司试种成功,“查侨兴公司,已植三十余万株,年出咖啡二千斤。琼安则植千余株,其余公司尚在试种中⑹”,后被国人誉为“咖啡普罗米修斯”。

  1910年,区慕颐招集华侨资本20万银元投资民营航运业,创办广州侨轮公司,置有轮船大小两艘,其中1艘拖轮载货300吨,载客100多人,专门往来广州至海口、瑜林、三亚等地运输及拖引盐船。后因航运线受外国侵略者控制致使公司经济损失严重,再加上公司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广州侨轮公司于民国3年(1914)宣告结束⑺。

  1917年,侨兴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矿业失败,抽去侨植垦务公司2万银元资金,加上橡胶、咖啡遭受寒害,地方不靖,胶价下跌(胶价每百市斤仅值9元),亏损严重。后靠区季谋(股东区干寅之子、刘杰生之婿)连续借款7万银元,才得以维持并稍有扩展⑻。

  侨植垦务公司“民国十八年间(1929)以所业亏累不堪,股东无力维持,曾委托债权人区季谋君为全权出让人,乃经年无人过问,而债累日重。股东对于业务及债务两大问题均无法维持及清理,遂于1933年由广州地方法院判决,将侨植残余资产判归债权人区季谋抵偿债务”⑼。区季谋承接产权后,增资2万银元,重整业务,公司改名为“侨植志记垦厂”继续经营。“嗣中日战兴,广州沦陷,区宅被抢”⑽。解放前夕,因国家金融恶化,社会混乱,各业失败,区季谋长住香港,侨植志记垦厂交由代理人负责经营。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2月,西方国家对中国全面经济封锁和禁运,天然橡胶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更是禁运的重点。东南亚各橡胶种植国,1951年4月发布禁令,不准华侨带橡胶种子出境,违禁者枪毙。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受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除了中国没有一个国家能种植天然橡胶,用石油作原料,生产合成橡胶的替代品不仅成本高,而且综合性能比天然橡胶差。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8月1日做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 11月华南垦殖局紧急成立,由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元帅兼任局长,统管华南五省植胶事业,率两个师一个团组成数十万垦殖大军。1952年1月1日以原海南行政区公署橡胶垦殖处为基础,成立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海南行政区公署主任冯白驹兼任分局局长。

  1952年苏联和中国订立秘密合作协议,苏方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中国3年内垦殖橡胶800万亩,从1959年开始,每年向苏联出口橡胶1.5万到2万吨。数百万亩橡胶所需种子惟一的来源是到海南老胶园收集。解放军152师机关和直属分队与海南军区独立第26、27、28团合并,组成林业工程第一师,1952年8月5日,林一师在《关于开展采集橡胶种子立功运动的决定》中提出口号“一粒种籽一两黄金”。霎间,橡胶母树和种籽珍贵异常,侨植胶园职工朱锡荣放火烧荒,不小心熏死4棵橡胶树,被判了4年徒刑。各华侨胶园为了提供优质种子,主动减少割胶次数,增施肥料,为了国家,不计损失。并将母树下杂草除净窿隙填平。因为这灰赭色带花纹、鸟蛋状的胶籽不宜直接从树上采取,藏在果荚里未熟透的胶籽发芽率低,即使发芽苗也不壮。而熟透的果荚会“啪”地炸裂,胶籽飞绽落地后如未及时捡起,搁久了会受潮膨胀变质或绽芽。

  部队按班为单位住进胶园守护,吃饭时树下依然有人蹲守。晚上铺块油布或芭蕉叶睡在树下,一听到有成熟的胶果炸裂声,马上提着马灯寻找落地的胶籽。为了抵御台风不误农时,华南垦殖局从出动南海舰队护航运送到用空投胶籽,形成了海陆空立体运输网。

  1951年1月组建的儋县木排垦殖场成为华南垦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贡献最大的橡胶育苗基地,最繁忙的时候,每天有40多部卡车来回拉种苗,被誉为“世界第一苗圃”。场里的育苗技术骨干全靠归国侨工。⑾

  早在1950年12月,海南军政委员会就发布《公私合营与民营垦殖橡胶的暂行办法与决定》,以政府出资1/3,私人经营管理,利润与政府按比例分成的方式,鼓励、推动民间种胶。1951年1月1日设立了橡胶垦殖处,组建起5个国营橡胶垦殖场。5月儋县人民政府和橡胶垦殖处那大区橡胶管理所突然宣布:查侨植公司、侨兴公司、天任公司、夏丰公司等四个胶园现属官僚资本和反革命份子所经营的,依照政府的规定,自应予以没收。公司负责人迅将代管一年来收支数目和制胶一切用具及割胶工友等,逐一分别列册移交那大区橡胶管理所。⑿

  事后官方认错,侨兴等属于侨产,不应没收,是个误会。不久全国性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爷爷以及其他华侨的胶园1958年5月被改并为“公私合营儋县华侨农场”,原定支付产权方的十年定息,尚欠两年多迟迟不付。当时定息是指企业在公私合营时期,按季付给私股股东的定量利息。1966年,文革爆发,定息取消。全国公私合营企业皆转为国营企业,无端剥夺几万民族资本家应得的家产和股东利息。儋县华侨农场被改为“东风农场”,由县直接管理,再与华侨无涉。年迈的爷爷曾代表7家华侨农场多次写信申述不果,80年代中爷爷还让外孙宋亮把函件送呈国务院侨办主任连贯,连贯亲自批复广东侨办处理。儋县政府后来落实华侨政策,补了60年代欠付定息5000余元——据说是一株橡胶树按人民币五角计。可是爷爷已于1988年去世了……

  海南岛华侨胶园的胶籽遍布海南及广东、广西等地,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植胶成功。很开打破了国际封锁。如今,中国是世界天然橡胶最大的消费国和第六大生产国。饮水思源,华侨对祖国橡胶业的贡献其功至伟,其中区氏家族也占有几个之最:引种植胶最早的、投资规模最大的、延续最长的华侨胶园——1904年侨兴有限公司区氏是最大股东,其后胡子春、曾金城等元老相继离开侨兴、侨植。区氏家族前仆后继,一直坚持到被“人民公社化”。

  中国近代经济史、华侨史对华侨领袖和华侨投资工商业、交通等着墨较多,而对华侨早期归国拓荒、投资种植业的记载往往浅尝辄止。而农垦系统、农垦院校教材、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及海南省历史博物馆等对区氏家族等华侨对海南岛持续长期投资于矿业、盐业、种植、航运等民族实业,对天然橡胶、咖啡引种栽培和大面积繁育的历史记叙不是空白,就是以讹传讹。幸亏尚有陈光良教授、谢有造先生以及儋州文史界和儋州侨联等热心人对华侨创业史资料认真收集整理,源头逐渐明晰,往事不再依稀,真相渐露端倪。

  2003年11月,受海内外亲人委托,我父亲区旦率堂兄区波和我专程去儋州市,实地考察祖辈创办侨兴、侨植胶园,以及作为1957年“华侨投资公司”最大股东代表,敦促政府抓紧解决儋州华侨戏院文革被电影公司长期霸占的遗留问题。90年代曾任侨植农场场长的市侨联主席刘爱民热情地领着我们到农场一一看了祖辈开创的胶园。物是人非,但见胶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海南建省20周年,也是爷爷逝世20周年,我在互联网搜索引擎键入“区季谋”,获得几十条全是他的书法作品在新世纪重见天日的消息——香港艺术馆藏的草书轴于2003年12月入选“广东历代书法展”;2006年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公司、2007春季拍卖会、香港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均有区季谋书法作品拍卖……拍卖行有段简介:“区季谋 (1896-1988):原名权,号季子。广东南海县大富村人。早岁居粤垣,为世家子,以诗词书法擅名,又精究饮食,豪爽好客,喜与文友结吟。四十年代末移居香港,优游文翰,垂老不辍。擅行草,闲雅高逸。间亦作章草,得史游、索靖之遗。”想不到怀着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的爷爷一生巨资投实业、蛮荒植橡胶,青史无名。到末了,因卖画度日,反而留下数语评价。怎不浩叹!

  区季谋是一位对海南岛开发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实业家,办民族实业眼光长远、百折不饶。日寇入侵时,他不当亡国奴,不为日人谋事,宁肯率全家蜗居尚未沦陷的香港,并把住地提供给台胞抗日志士出版抗日刊物《战时日本》,支持民族抗战。他鼓励支持子女到大后方继续学业。子女相继成才。或业有专攻、或投身革命——大女区严华、女婿宋斐如双双为国捐躯台湾;二儿区曙为香港洋行职员;三儿区晓、三儿媳关慧棠、五儿区昊、六媳妇伍而生均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四儿区旦参加闽粤赣游击队解放闽西后从事教育工作,四媳妇邱红钗从事妇女工作;小女区惜华、女婿黄涵荪在华南农业大学工作;六儿区智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执教……在大陆的儿辈无一人从商,桃李芬芳散满天下。儿孙开枝散叶,分布于中国大陆、香港、欧洲、美国、加拿大各地。全无纨绔之气,各凭本事立世。

  翻出爷爷1964年曾为开发琼崖六十年写过一篇《五色雀 并引》,细读再三,顿觉祖辈境界高远。小辈不复牢骚。敬将原作奉上:
  五色雀 并引
  季子 甲辰仲冬

  敬文以人做五色雀见贻。为置枯木岩石间。颇栩栩也。此雀唯海南崖州有之。性灵巧而不易致。东坡谪宦是邦。曾为之咏。触物怀往。因忆吾家六十年来开发琼崖事迹。故章末涉及。庶后辈亦稍知经过云尔。

  做鸟之人学通晓,朱崖五色雀能肖。
  我读坡诗首见之,可怜掩卷随忘了。
  翻疑作者拟不伦,坐井何由天不小。
  苏诗无画与并传,流入中原或未瞭。
  聊与缩龙作蛇足,鬓翁天上能无笑。
  枯木槎枒许是桐,独石伛偻如鞠躬。
  参差错集梅花数,知尔心仁能闵农。
  握粟难呼却有性,惠然再顾笠屐翁。⒀
  经营七日乃蒇事,视布於麻敢谓工。
  海南实属天府雄,五指横撑万汇丰。
  六十年来事开拓,南洋归侨作愚公。
  士琦侍郎专摺奏,一纲十目殊崇隆。
  巨资投向蛮烟雨,成效期于久远中。⒁
  渔盐畜牧与采矿,开路修航治交通。
  更从四远搜橡种,十年培植成胶丛。
  吾国树胶自兹创,吾侨心力亦交慵。
  再三挫败岂能折,尽其在我即为功。
  先叔遗言仅此耳,愚公之愚或可风。

  注:

  ⑴  谢有造《儋州十解之二:越挪越大的那大》
  ⑵ ⑸  陈光良《海南经济史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⑶ ⑷  胡奇《关于橡胶树在我国引种历史上的两个问题》,《热带作物研究通讯》第1期,1957年。
  ⑹  陈铭枢总纂《海南岛志》,神州国光社出版,1933年。
  ⑺  《广州市志》。
  ⑻  儋县侨联《华侨在儋县投资兴办实业概况》, 1983年6月1日。
  ⑼ ⑽  抄录本厂产权的证明文件,1956年1月12日。
  ⑾  伊始、郭小东、陆基民、温远辉、谢显扬《突破北纬十七度》,花城出版社,2006年10月。
  ⑿  海南军政委员会橡胶垦殖处那大区橡胶管理所,那胶营字第一0四号,1951年5月19日。
  ⒀  闵农、握粟、再顾三句,皆见东坡五色雀诗。

  ⒁ 一纲十目,及投巨资于蛮烟瘴雨之乡,期成效于旷日持久之后。俱见前清南洋宣慰大臣杨士琦侍郎专褶奏语。我公司名称,为奏办琼崖金属实业侨兴有限总公司。内涵航海交通曰“侨轮”;畜牧采矿曰“侨倡”;盐田漏晒曰“侨丰”;橡胶农场曰“侨兴侨立”;都十余单位。不意六十年后,港中商号企业,始以“侨字”冠名。而“兴”而“丰’又率相同也。区季谋原注。

  按:区氏家族在琼最先投资的侨倡探矿公司和光绪二十五年(1899)投资临安的侨益水利公司,1904年归并在侨兴有限公司下。区氏家族还陆续招股创办了1908年侨丰盐务公司;1910年的侨植垦务公司、广州侨轮公司;1920年侨植垦厂;1925年侨立垦植公司(1929年易手转卖改名“联昌植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27年侨兴胶园;1933年的侨植志记垦厂。此外还有1957年华侨投资公司“华侨戏院”的投资经营。民国初期,农林部聘区慕颐为高等顾问。民国五、六年间,委派区慕颐为两广盐运副使。


  转载请保留,36365.net,橡胶行业信息、技术、服务门户!

橡胶人才网
36365.net www.henbcn.com!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博客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36365.net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中国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15 胶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4028905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