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胡椒王”反哺家乡 建中国最早的橡胶园(图)

发布时间:2015-11-02 08:47:08   人浏览 来源: 36365.net

36365.net - 橡胶历史

 

引进中国第一株胡椒的王裕文早年在马来西亚留影

引进中国第一株胡椒的王裕文早年在马来西亚留影

琼安橡胶园第一代橡胶树仍然生长茂盛(蔡倩 摄)

  不做“番客”,不懂乡情之深。自南宋以来,一代又一代数不尽的海南“番客”离国谋生。慢慢地,下南洋的海路,从原来的充满血与泪,开始成为资本回流与人才输出的黄金航路。而这条有血缘纽带维系、有故土乡愁支撑、有勤劳奋斗铺垫、有爱国情怀加固的南洋航路,承载着更多乡愁与愿景。

  在海南,华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经济、文化、政治、公益事业……华侨从各方面影响了今天的海南。有专家指出,海南的近代化过程,就是海外华人华侨反哺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与意义上讲,海南的今天可以归结为海南与海外华人华侨长期互动的结果。

  热带农业的倡导者

  六合沟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自九架山缓缓流下,穿过胶林,又蜿蜓曲折地流入万泉河。琼海市国营东太农场境内三洲河旁的双峰岭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橡胶林。这里是一个令海南人乃至中国人都引以为荣的橡胶园——已有百年历史的琼安胶园,中国最早的橡胶园。

  鲜为人知的是,1903年以前,中国没有橡胶树。

  如橡胶一般,如今海南岛遍地可见的胡椒、咖啡、可可、香茅等热带作物,都是当年侨胞不辞劳苦,冒险从国外引进种子造就的。

  “海南华侨是海南热带农业的倡导者和领路人。他们的开创之功与艰苦的开拓,奠定了今日海南热带农业的基础。”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兴吉介绍,民国时期的学者已经注意到海南华侨对于热带农业的贡献,特别是橡胶。民国时期的研究者指出:“我国能产树胶之地,仅有琼崖一处……出洋华侨,在外日久,习知树胶之利,于是回琼崖试种者不乏其人。”

  一棵、两棵、三棵……近30株百年高龄的胶树或临崖傍溪,或散落山腰,一棵棵高耸挺立,凛然豪迈与悠悠的山水相连。

  提起琼安胶园,自豪深深写在东太人的脸上。据东太农场场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乐会县南盈村(今琼海市博鳌镇朝阳墟南盈村)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何麟书,在乐会县崇文乡合口湾(今东太农场坡塘区十八队)创办了“琼安胶园”。1954年琼安胶园仍有84亩,存有“祖母树”2006株。1985年大部分“祖母树”被更新,但仍存66株。1993年为把这些珍贵的“活文物”加以保护,东太农场以高研600号高产树2株兑换1株,向何麟书曾孙何子彬兑换保存。

  胡椒是琼海温泉镇加超村(今嘉积镇加超村)王裕文于1947年从南洋引进的,当时只带回二株种苗,成活了一株,被称为“胡椒王”,至今仍开花结果。1951年,该县加贤村华侨郑宏书从南洋带回16株胡椒苗挖穴埋柱种植,两年后就结出累累硕果。5年后,国营东平农场派技术员到上述两村刈苗、采果移植推广,从海南全岛及云南、广西等地,发展成为一大产业,中国也因此成为胡椒主要产地之一。

  据记载,1898年,文昌人邝世连将咖啡引种至海南,但是未能大规模生产,1920年,又有华侨引进大粒咖啡在文昌种植成功。1935年,华侨陈显彰在澄迈县福山成立“福民垦殖公司”,大面积种植咖啡,并开始进行商品生产。

  华侨陈显彰在种植咖啡的同时也从印尼爪哇岛成功引种了香茅,到1952年全岛种植面积达36.6公顷。早在1901年,就有琼侨开始从菲律宾引种剑麻;1928年侨商在临高县开始广为种植,随后发展到澄迈、万宁、崖县等地;至1954年,全岛剑麻种植面积达32.5公顷。此外包括油棕、可可等热带作物也都是华侨从国外引进海南岛种植成功而形成产业的。

  张兴吉介绍,在琼侨的影响下,海南农业开始具有了近代企业化经营的雏形。

  民国商业的开拓者

  “今夜送郎下南洋,郎下南洋侬断肠……下南洋,下南洋,老了娇妻死了娘……”曾经下南洋的海路,充满着琼侨的血与泪、苦与痛;“去番发财回家乡,金银衣布装几箱。闩起门来慢慢数,夫妻团圆乐心肠。”下南洋的海路,同样是资本回流与人才输出的黄金航路,承载着数不尽琼侨的故土情丝与美好愿景。

  海口得胜沙路上的“五层楼”,曾经是海南人最向往的地方。在这座巴洛克式风格的五层建筑里,汇聚了舞厅、影院、咖啡厅、豪华酒店,上演着一番极致华丽的人间烟火。自1935年建好后,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海口的最高建筑。倘若时光倒退70多年,这条以服装批发而闻名的老街,将是另一幅繁华的模样——药店、餐厅、酒店林立,这里是达官贵人、名媛淑女、华侨富商的聚集地。

  这座在海口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五层楼的主人,正是文昌市铺前镇中台村的华侨吴乾椿。“‘去番’才能改变贫困命运。”直到现在村里人还知晓吴乾椿这位著名侨商的大名。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南社会经济中的成分,很大部分是出于吴乾椿这样的侨商的努力。”张兴吉介绍,海南华侨对海南经济社会的影响,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一般华侨汇款对海南经济社会的影响,即侨汇的存在影响着海南经济社会的消费与金融的平衡;其二是由侨汇演变出的经济投资,包括侨汇变化出的商业投资和产业投资。

  有研究者指出:“海南岛因华侨汇款而形成的非生产性的消费,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一,从本岛薄弱的生产力之上,却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商业繁荣,此点对于海口、嘉积、文昌等(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例如‘本岛文昌县到南洋谋生者,每年汇款的金额至少有四五百万元,其经由海口转送,本岛的钱庄几乎都集中于海口市’”。

  从民国时期到抗战时期,海南商业的资本相当的部分来自于华侨的资本。民国时期,海南商业的全力开拓者是海南华侨。《海南岛新志》中记录,到抗战结束后海口商业企业46家的名称,其中有海南旅行社和海南企业公司,记载说:此旅行社“由华侨及各界人士组设”;而海南企业公司的业务是“琼崖各种经济开拓业务”,负责人冯蔚轩,“为华侨及琼崖人士集资创办”。

  报国救乡的扶助者

  日前,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省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一同前往广东等地,通过与当地党史、档案部门的充分协商,争取到一批日军侵琼时期在海南战场拍摄的珍贵图片档案。这批图片档案中,有许多琼崖华侨捐款捐物支持琼崖抗战的凭证及文书的翻拍照片,成为琼侨报国救乡的新佐证。

  一笔笔带着温热乡情的物资和捐款,温暖了苦难中的琼崖军民。“这批图片档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广大琼侨对海南战场的鼎力支持,字句千钧,鼓舞人心。”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达民介绍,这批图片档案的到来,充分反映了海南虽然面临孤岛作战且敌我力量悬殊巨大的困境,琼侨携手报国救乡给海南战场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为海南乃至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华侨是革命之母”。“抗战时期是海南华侨极为活跃的时期,为抗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突出的表现有几个方面,其一是捐资捐款,支持海南岛内的抗日军队;其二是救济从海南岛出逃的海南难民;其三是归国,直接投身于海南岛的抗战活动。”

  抗日英烈、琼侨服务总团团长符克之女符曼芳告诉记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国的琼侨,比如她的祖辈和母亲,则在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采取义捐、义卖等方式为海南战场筹集资金和物资,并将募集而来的大笔捐款和医疗器械、药品、衣服布匹、胶鞋和文化用具等大批物资,通过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其他途径运回海南,支援冯白驹领导的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纵队。

  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募集到更多物资,广大琼侨甚至提出“逃避义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力,不算爱国”的口号。于是,凡有琼侨之地,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热烈景象——富裕商人一次捐款数百元乃至万余元,工薪阶级则以“月捐”的形式捐款(即每月领工资后捐出几元乃至十几元)。没有收入的家庭主妇也不甘示弱,又是把珍藏多年的金银首饰、嫁妆珍品都拿出来拍卖募捐,又是与学生群体一起劳动巧手自制纸花,然后走上街头一边兜售一边呼吁:“同胞们,为家乡抗日救亡请买一束花吧!”

  除了自制纸花义卖,戏剧义演、商店义卖等也是各地琼侨募集抗日资金的形式之一。

  在各地琼侨的倾力募捐下,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新加坡、马来西亚琼侨共为海南战场捐助叻币30万元,香港琼侨则捐助港币20万元,越南、暹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琼侨的捐款数额也相当可观。(蔡倩)


  转载请保留,36365.net,橡胶行业信息、技术、服务门户!

橡胶人才网
36365.net www.henbcn.com!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博客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36365.net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中国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15 胶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4028905号 手机版